最新消息
學習歷程怎麼寫最吸睛?
2022-03-11

學習歷程怎麼寫最吸睛?呈現能力與獨特性是關鍵

 聯合新聞網 / English OK

在閱讀中與作者和文本產生共鳴也是一種自我探索。

 

【文/楊旻蓁】

 

自108課綱上路後,「學習歷程檔案」成為最受矚目的關鍵字,為了爭取理想校系,學生使出渾身解數豐富學習歷程,卻仍有人反應製作檔案花費大量時間,也不知道自己想讀什麼科系。究竟,身為高一、高二的在學生,以及即將成為高中新鮮人的國三生,該如何把握高中三年,讓學習歷程成為升學的墊腳石,找到適合自己的未來方向?

 

回歸探索初衷 設定主題定向

 

談到學習歷程,最多人關心的不外乎大學教授如何審查、期望看到哪些東西。北一女中國文科老師徐秋玲觀察,有些教授希望從中簡明扼要看到個人特質與性向,也有教授期望看見有故事性的內容,由於每個科系取向不同,因此徐秋玲選擇帶領學生回歸學習歷程的核心,在自我對話中探索自我。

 

學習歷程必須反映學習上的各種狀態,徐秋玲說,「學習不應該帶有目的性或是結果論,而是能夠讓學生珍惜學習的過程並從中反思」,透過記錄過程中的點點滴滴,即便是失敗或挫折,也能思索培養出什麼能力,並感受到自己真的有學到東西。

 

從理念出發,學生要開始製作學習歷程時,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「設定主題」。徐秋玲分享,每個學期結束,她會讓學生從老師提供的眾多素材當中,挑選自己最有感、學得特別好的內容,從中與自己對話並探索,作為學習歷程檔案的主題。

 

曾有學生以「T型人才」為主題切入,審視自己這一學期在國文課當中發揮了哪些優勢、有哪些部分還需要加強,並從課程中的寫作、學習單、影片討論等多項活動中,分析自己如何拓展學習的範圍,並深化原有的知識,以此呼應廣度與深度兼具的T型人才主題。

 

另一方面,學習歷程也是一種累積。學生在學期末揀選素材,並將其組織成文,就是自己這學期的能力培養成果。徐秋玲也強調,老師上的東西是一樣的,但每個人著重的點不一樣,「因為這和他的興趣性向有關,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。」

 

徐秋玲的班上就有學生從文字閱讀思考自己是否就讀社工系,她分享,學生透過蔣勳的《池上日記》了解要在從容緩慢的狀態和自己對話,也從黃春明的〈戰士,乾杯!〉一文,深有同感自己一樣是會為弱勢發聲、無法旁觀他人痛苦的人,透過一連串與課文的反覆對話,最後決定跟隨心之所向以社工系為目標。

 

《高中生資訊網》站長、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中三年級學生許云澤指出,過去高中生面臨的問題是,「探索」可能影響到讀書的時間,而學習歷程希望學生探索自我,也讓學生有了更正當的理由與動機提早摸索未來可能就讀的學系。徐秋玲認為,呼應到108課綱有大量的自主學習與選修課,也能幫助認識自我、找到獨特性,而不是成為統一課表下的正字標記。

 

自我探索強化配備(製表/English OK)

高一求廣 高二後增加深度

 

至於如何從多樣化的活動與課程中爬梳自己的學習軌跡與興趣?許云澤以個人經歷為例說明,高一探索時注重廣度,不論社會組或自然組的科目他都會準備,高二、高三則把時間著重在有興趣的領域,或是高機率選讀的科系,他強調,「每一年逐漸縮小範圍、增加深度」。許云澤分享,自己在選修「計算機實作」時,不僅會拍照記錄實作過程,課程結束後,也因為對C語言有強烈的興趣,進而將學習歷程檔案加深加廣做成小論文。

 

徐秋玲也指出,高一到高三應該有不同的探索層次。由於高一學生剛進入新環境,應該先搞清楚高中的學習方法與內容,「先學好基本知識,再延伸連結、學會反思」。以國文科為例,能夠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概念、老師提供的延伸教材,並在觀摩範文後知道如何寫作,像這樣從閱讀到寫作的過程,就能製作成學習歷程檔案,證明自己可以扎實地學習基礎學科。

 

高二則是一學期一主題,自己從每一個科目或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挑選有感的項目,挑選了什麼內容就代表自己的專注點、關懷點在哪裡。徐秋玲說,「你要問自己為什麼對這些特別有感,這就是探索與對話的過程」高二下學期,就要慢慢收斂出自己想就讀的學系,並針對科系所需要的能力,回頭審視自己是否在課堂中達到與習得,並運用說故事的能力,強調個人獨特性。到了高三上學期,則是議題式的探索與學習,學生可以融合延伸108課綱下提倡的19大議題,課堂上徐秋玲會訓練學生將課文連結議題,自行提出問題、搜集資料找尋答案,最後再上台簡報。

 

對於不少輿論認為學習歷程淪為軍備競賽,徐秋玲說,「不是軍備,是孩子自己的配備。」學生的裝備除了本身要主動積極、具備覺察性,也包含老師的上課方式與提供的資源。她也強調,老師的角色很重要,若沒有老師引導,學生容易感到困惑,且老師教學越多元,學生的學習歷程也會更豐富,因此她也曾帶領學生參與「寫信馬拉松」、世界新聞攝影展等活動,幫助學生拓展視野。

 

 
許云澤(右)將學習歷程作為學習過程的紀錄,只要是參與課堂實作或校外活動都會拍照留下學習軌跡。(照片提供/許云澤)

強調能力 打破科系界線

 

有學生擔心探索中累積的經歷和目標科系不一致時該怎麼辦?徐秋玲建議,每項作業都要說明你從中培養哪些能力。在跨領域時代,具備多元能力就有更多優勢,「當以能力為取向,學習歷程檔案就可以打破科目界線」。例如在國文課當中學到邏輯思辨、科技運用等能力,這些對於申請理組的科系也會有幫助。

 

徐秋玲勉勵學生,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,即便選擇後發現沒有興趣或不是未來志向也沒關係,正因為體驗過才知道不適合,也相對知道自己適合的方向在哪裡。